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对朝阳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第87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时间:2023-05-19来源:朝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点击:

    吕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吕娜委员对乡村文化工作关注和研究,您提出的三个问题十分精准,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您提的建议一语中的。作为地市级文化主管部门,我们局高度重视您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我们局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对此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和座谈讨论,并对今后做好乡村文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主办意见如下:

    一、加大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力度,保护朝阳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

    1.建立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辽宁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及管理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打造高规格平台。以朝阳市非遗文化博物馆为引领,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馆建设。在朝阳中心城区,建设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及传习、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展馆。目前非遗博物馆建设正在抓紧推进,预计2024年对外开放。凌源皮影传习基地总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拥有设施设备比较完备的“一厅、一苑、一棚、四室、一长廊”, 能够满足收藏、展示、演出、培训等一系列功能。建平县建有建平剪纸传习展室,喀左县建有东蒙民间故事传习基地,北票市建有北票民间故事展览室,朝阳县建有朝阳社火传习所,双塔区建有非遗传习展示基地。这些传承、展示、体验设施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首批评审并公布非遗特色小镇9家,民俗文化村15家。

    3.组织参加高品位活动。2021年组织参加文化和旅游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网上宣传活动。我市“民间秧歌(朝阳社火)、喀左天成观庙会、建平朱碌科黄河阵”3个项目入选此次宣传活动。2022年辽西朱碌科黄河阵、喀左天成观庙会2个项目参加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2021年我市承办辽宁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主会场。

    近年来我市各级文旅部门、非遗机构采取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展示活动3800余场次,50000余人参与活动,吸引观众150余万人次,网络浏览量40余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各级媒体做了大量宣传报道,销售面塑、泥塑、剪纸、核雕、皮影等非遗作品和朝阳小米、朝阳油豆皮、传统制糖、覆盆子茶、杂粮等非遗农产品20多种,销售金额130多万元,网络浏览量30余万人次。

    4.加快高质量融合。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推动一批老手艺、老字号活化利用,组织非遗传承人为研学基地课程开发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县(市)区及乡村通过建设博物馆和文化体验园等,开放工艺流程供游客、学生参观游览;2021年,我市发布第一批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5项。其中建平剪纸列入国家级目录,朝阳红土泥塑和朝阳民间绣活列入省级目录。

    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非遗特色小镇和民俗文化村创建工作。首批评审并公布非遗特色小镇9家,民俗文化村15家。依托建平剪纸、凌源皮影、喀左紫砂、建平绒绣、朝阳民间绣活、麦秆画、手工制糖等非遗项目,建设非遗产品集聚的非遗特色小镇,推动非遗与产业、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喀左李龙王赶香烟、建平朱碌科黄河阵等优秀传统民俗项目,培育一批民俗文化村,推动发展民宿经济,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推动非遗产品进入旅游后备箱。2021年,我市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围绕我市特色农产品、食品、非遗产品、工艺品等,对现有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包装,统筹打造朝阳文旅“后备箱”工程。为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喀左紫砂、陈醋,凌源皮影、建平剪纸、绒绣等18个非遗项目进入旅游“后备箱”工程,成为朝阳非遗伴手礼。

    5.强化支撑性保障。成立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量;2021年以来,我市市级财政拨付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80万元(其中非遗保护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日展演经费,文物保护经费。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县(市)区政府也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共同保障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发展。

    二、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推动群众文化向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朝阳市1343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广场全覆盖,有的合并村、大的村民组也新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总数达到3500多个文化活动广场。五年来,市文旅广电局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不断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一市三馆”“一县三馆”“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广场”的建设目标。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8个,128个乡镇都建有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1343个行政村都建有文化室。近年来朝阳在乡村振兴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督促各县(市)区强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完善管理工作,完成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维修和新建村文化广场36个。

    2、文化惠民演出持续升级。一是开展“文化进万家 欢乐过大年”辽宁省地方戏曲小戏电视展播活动,展播优秀地方小戏15部。二是开展村晚(春晚)演出活动。朝阳县北四家子第27届农民“村晚”入选文旅部2022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展播,全省仅3家入选。三是广泛开展“六进”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4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四是组织开展朝阳优秀旅游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原创旅游歌曲36首,评选出优秀旅游歌曲15首。

    3、乡村群众文化生机勃勃硕果累累。近年来,全市农民自办春晚70多家、创办文化大院160多家,歌会、演唱会,基层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带动各地形成自己的群众文化品牌。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的李春军从1996年开始连续举办农民春节晚会27年,被村民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春晚”,朝阳县北四家子第27届农民“村晚”入选文旅部2022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展播,全省仅3家入选。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群文之星等荣誉。北票市大三家镇三家村马云飞文化大院,除了有文化广场、活动室,还设立农家书屋,2023年1月北票市大三家乡马云飞文化大院农民村晚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全国春晚展示活动。朝阳市老年文化促进会有各类文艺演出团体36个,3500多人常年活动在市区、乡村,每年为基层群众义务演出600多场,受益群众70多万人。一些文艺团体参加国家、省演出频频获奖。2019年12月,朝阳市文旅之声合唱团代表辽宁省参加重庆世界大河歌会、第二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均夺得金奖,并获省文旅厅通报表彰。“北票文化轻骑兵携手城乡”被评为全国十个特色文化项目之一“最佳惠民项目”,喀左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荣获2020年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广场舞《红红火火醉美年》等22项群众文化成果获全省文艺展演奖。

    朝阳市凌河沿岸活动带建设暨“凌河之夏”群众文化节项目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北票市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朝阳县“大地放歌”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喀左“利州之夏”、北票“川州之夏”等县(市)区文化活动,早已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依托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凌河之夏”,每年各类文艺演出800余场,参演人员3万余人次,受益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全市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惠民演出3856场,受益观众约300余万人次。每年开展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70余项,深受老百姓欢迎。

    4、创新服务载体,发展志愿团队。为切实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我们创新服务载体和方式,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团队。截至2021年底,全市128个乡镇有专(兼)职文化干部190余人,各类文艺团体2996个,文化志愿者团队160个,文化志愿者5000余人。朝阳市老年文化促进会发展老年文化团体35个,常年参加义务演出活动的老年人3600多人,极大地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朝阳县“大地放歌”志愿服务队项目荣获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入围奖。

    5、健全培训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市群众艺术馆、县(市)区文化馆专业人员作用,在全市组织实施了“百村千人”培训计划和全市文化馆(站)长培训班,深入基层帮助群众培养文化骨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仅2019年组织市、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100个行政村(社区)开展面对面的表演、广场舞等培训,参加人数达5600余人次,有的村组建了小剧团、举办了村晚,成立了文化大院和广场舞队,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牌目标。

    三、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化振兴这篇文章,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奋进新征程,书写新华章。我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指引,结合我市文化发展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朝阳是辽宁省文物大市,近年来我局逐步摸清“家底”,将文物保护工作一一落实。全市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6507处,有右移动文物13万余件。先后出台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文物保护工作从业务部门提升到政府层面,文物保护的组织领导和规范力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2023年开始,我局将加快推进牛河梁申遗,三燕龙城遗址保护利用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提质升级。

    2.打造朝阳文化地标。近年来,一批具有朝阳特色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以朝阳市凌河沿岸活动带建设暨“凌河之夏”群众文化节“国字号”项目为引领,持续打造喀左“利州之夏”、北票“川州之夏”、朝阳县“大地放歌”和 朝阳县北四家子农民“村晚”等县乡村群众文化品牌,加大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力度。

    3.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我市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这些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基层文化骨干培训,鼓励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市县两级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全市各文艺团体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利用传统节庆、农闲等时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使村民得以享受“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4.持续加大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向上争取和项目包装,启动市县两级《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完成规划编制,填补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空白。全力推动“引客入朝”成立六市联盟”,与承德市和赤峰,探索推出互通互认的“一卡通”旅游年卡。争创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继续开展市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评选工作。积极推进“博物馆城”建设,打造特色节庆活动。围绕四季旅游主题,举办“天鹅节”“凌河之夏艺术节”“化石文化节” “红山文化旅游节”,打造市级特色旅游节庆品牌;发展夜间经济。围绕现有的5家省、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夜游、夜娱、夜秀、夜市、夜购等多元业态。夯实旅游基础。鼓励社会宾馆创建星级旅游饭店。打造培育一批自驾游营地、房车营地和品牌民宿。加强旅游“后备箱”工程商品设计、包装,向京津冀等域外地区重点推广我市特色农产品、工艺品和非遗产品,打造精品伴手礼,坚持数字赋能。打造“一部手机游朝阳”平台功能,为域外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推动牛河梁数字化展示工程建设;推动智慧旅游工作进一步开展,争取每个县(市)至少有一家景区新上一个智慧旅游项目;组织博物馆开展线上展览展示,逐步实现博物馆的“智慧展示”“智慧保护”“智慧服务”“智慧管理”。                          

                               (承办单位印章)

                                 2023年5月16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